2019年,杭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,成为继北京、上海后的第三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。近年来,杭州市在我国政策指导下,积极发展科技创新建设,将科技与经济结合,加速科技创新建设,进一步推进城市升级。据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指数显示,杭州人工智能企业位居全国第四,融资金额位居全国第二,总体指数居全国第三。

2020年6月,余杭区、萧山区、杭州高新区(滨江)和西湖区被纳入首批“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培育名单”。为了解首批创新发展区培育情况,朋湖网以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注册地为基准,盘点了这四个科技企业聚集区,并进行梳理分析。

萧山区科技企业注册总量为733家,主要由先进制造、机器人、智能硬件等十大类细分领域组成。其中注册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先进制造,共314家,占总量的43%;位居其次的是机器人应用,共213家,占总量29%。先进制造及机器人应用作为萧山区企业注册重点,占据72%的科技企业比例,是当之无愧的萧山区两条“大腿”。

历年成立企业数据可以看出,萧山区历年新成立科技企业在数量上并未出现明显波动,始终保持均衡,均保持在155家左右。值得注意的是,1年内成立企业数量已达到106家,这与此前四个三年阶段划分相比较,无疑预示着新兴企业数量增速。此前,在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新闻发布会中,省科技厅明确表示,将围绕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。2025年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“互联网+”科创高地,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,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。

结合数据及政策扶持趋势,朋湖网预测2021~2023年间,萧山区科技企业新增数量或将突破250家,达到历史新高。

据不完全统计,“萧山区”已融资企业合计为65家,其中有29家成立于2015年~2017年间。这一现象或与2015年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“杭州市科技初创企业培育工程(2015-2017)实施意见”相关。

2015年,为推进大众创业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,杭州市计划将用三年时间培养1000家左右科技型初创企业,建设高新技术技术集群。政策扶持吸引到不少技术型人才关注。在此期间,众多具备潜力的科技企业跟随号召加入赛道,萧山区迎来首次实力型企业成立高峰。

再将目光转向“老牌”企业阵营。

现阶段,成立于2012年的量子通信企业“九州量子”已挂牌上市,稳稳占据市场份额。而专注智能家具领域的物联网+AI企业“LifeSmart云起”,在2021年7月,也已融资至C2轮。并且,未来随着AIoT发展,智慧家居板块逐步拓张,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。

从融资轮数看,萧山区主要融资重心汇集于天使轮~A+轮,占据总融资的66%,大多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。在技术研发增速的大环境下,企业一方面要加快技术研发能力提升,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;另一方面,需要将产品在市场落地,尽快实现企业反哺能力,为将来可持续发展铺垫。

不过,初创企业数量占比高属于当下科技产业普遍现象,高新技术仍需时间及场景的磨练。萧山区作为首批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,多年来在科技上的努力有目共睹。尽管现阶段未实现产品变现能力及产业支柱型企业盘踞,但政府、企业两方的携手合作能够最大化助推产业发展,为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提供便利。

此外,从发展战略部署方向看,萧山区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。

这733家企业的核心业务涉及领域广,跨度宽,囊括了十类细分领域,然而并未丧失重点发展方向。将先进制造和机器人应用作为投入要点,提升这两大细分领域企业研发数量,发掘产业深度。

事实上,在进行大范围发展部署时,领域过于分散将导致目的性不集中、针对性不强,难以产生支柱型企业,从而影响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及战略效果呈现。而有的放矢的方式更容易获得领域跨度宽广的红利,指引企业多元化发展,拓宽科技普及维度。广部署,精确发展就是其要义。企业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其自身规律及发展痛点,只有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满足领域专注度,进而寻求突破,才是最高效的方式。